前兩天,阿里巴巴內網(wǎng)發(fā)表了一篇題為《致改革,致創(chuàng)新》的帖子。
帖子的落款是:風清揚。眾所周知,“風清揚”是馬老師的花名。
這也是馬老師退休這5年來,第一次在阿里內網(wǎng)撰寫千字長文,發(fā)表意見。
我看了好幾遍的帖子,內心特別感觸,也談談我的幾點思考。
或許,會對你有所啟發(fā)。
犯錯,是成長的成本
馬老師在帖子開頭先是正面回應了“阿里承認犯錯”的說法。他說,有錯誤不可怕,沒有人不犯錯,真正可怕的是不知錯、不認錯、不改錯。
的確,在企業(yè)經(jīng)營管理的過程中,我們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錯誤,有決策的錯誤,有用人的錯誤,也有工作上犯的錯誤。
我自己也犯過錯誤,在創(chuàng)業(yè)初期,犯了兩次錯誤都是在用人上,一次是招來了價值觀不一致的人,一次是招來了不能躬身入局的“偽高管”。
這兩次用人失誤,都讓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。
犯錯不可怕,關鍵在于,你要如何面對自己的錯誤。
有些人是不敢承認錯誤的。為什么?因為他害怕承認錯誤,會降低自己的專業(yè)性和權威性,別人就不信任自己了。
一個錯誤不承認,不改正,并且在同一個坑里反復跌倒,那這個錯誤就不再是一個錯誤,而是一個決定了。
當你犯錯的時候,先正視自己的問題,然后進行復盤,深度思考,找到問題發(fā)生的根源,最后全力以赴地糾正錯誤,解決問題。
記住一句話:犯錯是成長的成本,改錯是成熟的過程。
以客戶為中心,還是以老板為中心?
馬老師在帖子中還提到了“大公司病”。
大公司病,不僅存在于大公司,一些小公司也會有“大公司病”。大公司病很常見的一個表現(xiàn)就是:形式主義,人浮于事。
比如,有些管理者總愛開會,無論大小事,都要開個會,好像不和領導開個會,就顯示不出自己的價值,不和下屬開個會,就展現(xiàn)不了自己的權威。
還有一些管理者,不忙現(xiàn)場卻忙于流程,設計繁瑣的程序和流程,化簡為繁,層層加碼,讓所有人跟著繞圈子。
重“形式”,而不重“實績”,務虛之風盛行,會給組織帶來極大的危害。
那么,大公司病的背后是什么?
在我看來,是文化。在文化上沒有做到以客戶為中心,而是以老板為中心。眼睛盯著老板,屁股對著客戶,遲早會被客戶拋棄。
客戶分為內部客戶和外部客戶。外部客戶,是我們直接售賣產品和服務的對象。而內部客戶,是我們的同事。
客戶是企業(yè)的救命稻草。不管任何時候,你都要以客戶為中心,要時不時地問自己:我的客戶是誰,我的客戶長什么樣,我的客戶喜歡什么?
你也要思考:“我做的事情對別人有價值嗎?能解決別人的問題嗎?別人要的結果是不是我在做的事情?”
你怎么對待客戶,客戶就會怎么對待你。
永遠不要忘了用戶
客戶很重要,但你也不能忘了用戶。
很多人會把客戶和用戶混淆,其實這二者是有區(qū)別的。
什么是客戶?什么是用戶?
客戶是Customer,是買單的人;而用戶是User,是使用產品的人。
比如,家長們會給孩子買文具。小孩子是使用這個工具的,他是用戶,他會決定喜不喜歡。但是購買文具的客戶是孩子的父母。
你看,有可能存在用戶跟客戶不一致的情況。
那么,相對來說,更應該重視誰的體驗?
當然是用戶的,因為用戶會影響到客戶的決策。如果孩子非常喜歡,那么家長也大概率會買這個產品。如果家長喜歡,他可能會買一次,但發(fā)現(xiàn)孩子不喜歡,就不會有復購的行為。
彼得·德魯克所說:“商業(yè)的目的,在于創(chuàng)造客戶和留住客戶?!?/span>
所以大家就明白了,如何創(chuàng)造客戶?客戶是從哪里來的?結合上面的案例就知道了,是在用戶的需求中產生的。
我之前也講過,所有的企業(yè)戰(zhàn)略都是圍繞客戶價值來制定,戰(zhàn)略的出發(fā)點是增長,而落腳點是用戶體驗。
所以,任何時候,都不要忘了用戶,要重視用戶體驗。
創(chuàng)新,不是口號,而是解決問題
從B2B到淘寶,到支付寶,再到阿里云,這些年來,阿里始終走在創(chuàng)新的路上。
馬老師說,創(chuàng)新不是為了改變別人,而是改變自己,也不為了超越對手,而是追趕未來,讓自己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活下去。
的確,市場需求變化迅速,用戶對產品的期望也是瞬息萬變的,任何企業(yè)沒有創(chuàng)新,就沒有辦法再創(chuàng)造新的顧客,只有死路一條。
現(xiàn)在很多老板,很多管理者也整天都在說“創(chuàng)新、創(chuàng)新”,但實際上他們不知道如何去做創(chuàng)新。
創(chuàng)新,不是口號,而是解決問題。
如何做創(chuàng)新?有以下3個關鍵點:
第一個,從客戶那里找答案。如果你整天坐在辦公室里,卻不去拜訪你的客戶,去感知客戶真實的痛點,洞察客戶的真實需求,幫助客戶解決真實的問題,你又怎么做創(chuàng)新呢?
我舉個簡單的例子,我們乘車坐在副駕的時候,有時候希望副駕有個地方能夠放手機。最近大火的小米Su7就解決了這個問題,它的副駕專門有一個手機放置位。
第二個,死磕。洞察了用戶需求后,你要能沉得下心來,認認真真地做產品,很多時候,創(chuàng)新能夠成功,都是死磕出來的。
第三個,制度保障。對創(chuàng)新業(yè)務,要有容錯機制,不能斷掉創(chuàng)新者的后路,如果做錯了就“清算”,那么也沒有人敢去做這件事。
這,就是我的4點思考。
最后,我想說,無論是蔡崇信前些天的訪談,還是馬老師最近的發(fā)聲,我都能感受到阿里銳意變革的決心和意志。25歲的阿里正年輕,擁有著無限可能。我衷心希望阿里越來越好,我也相信阿里會越來越好。
祝福阿里,也祝福所有在2024年還在跌跌撞撞,向前奔跑的企業(yè)!